近期,宿迁高铁商务区详细规划出炉,一起随小编来看看规划详情吧。
宿迁高铁商务区外延区及风貌协调区
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

随着宿迁进入高铁时代及高铁商务区核心区的开发建设,为进一步把握宿迁高铁机遇,助力我市社会、经济高质量发展,促进商务区与外延区及风貌协调区的协同发展,急需通过片区统筹规划,强化高铁商务区周边开发建设和风貌管控,进一步提升高铁枢纽片区整体城市门户形象。规划基地范围划分为外延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。外延控制区北至南京路、南至广州路西至发展大道、东至宿湖路的,总面积约1.5平方公里;风貌协调区北至南京路、南至东沙河、西至迎宾大道、东至民便河(核心区及外延控制区除外),总面积约8.3平方公里。高铁商务区外延区及风貌协调区规划总用地约981.86公顷,其中现状城市建设用地432.67公顷,占总用地的44.07%,现状农林用地513.61公顷,占总用地的52.31%。此外,现状水域35.58公顷,占总用地的3.62%。规划片区建成度较低,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、工业用地,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、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、教育、体育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足,无法为高铁核心区提供配套保障,城市绿地指标有待提高。工业效益有限,产业发展同质化,路网密度较低,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不完善,市政设施亟待完善。但规划片区受核心区辐射影响,开发潜力巨大,可利用用地较多。

蓝绿织补--利用自然水系与生态绿廊作为慢行系统空间载体,联系公共设施;规划预计容纳人口约16万人,综合平衡本次规划市政基础设施按20万人口规模进行配置。高铁商务区外延区及风貌协调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9.45平方公里。两轴:广州路公共服务轴,有机串联教育设施、医疗设施、养老设施、社区中心、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,充分保障核心区配套服务;富康大道形象展示轴,与高铁南站商业商务中心、站前广场形成对景,重点突出高铁片区门户形象。三廊:民便河滨水绿廊、东沙河滨水绿廊和中央绿廊依托民便河、东沙河、铁路沿线的绿地空间通过生态景观与慢性系统的有机结合,构建生态宜人的生态景观绿廊。四带:依托自然水系与绿地公园形成的景观开敞空间,也是高铁片区慢行交通的重要载体。五组团:由城市主干路、河流水系等地理信息为界,依托主要功能形成四个乐活宜居组团和一个发展备用组团。规划建设用地945.15公顷,占规划用地的96.26%。其中,居住用地33512公顷,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35.46%;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6039公顷,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6.39%;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711公项,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.75%;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8184公项,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9.24%;公用设施用地311公,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.33%;地与广场29001公顷,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30.68%,留白用地67.56公项,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7.15%。快速路:城市区域交通的主要通道,即应迎宾大道和上海路,迎宾大道为规划区域南北向快速联系通道,向北联系主城区,向南至南京红线宽度112米;上海路为东西快速联系通道,向西连接开发区工业组团,向东连接老城区,红线区,红线宽度52~90米。主干路:承担高铁站区对外交通联系以及宿迁各功能片区间的联系功能,呈“一横两纵”结构,“一横”为南京路,红线宽度为50米,“两纵”为世纪大道红线宽度40米、发展大道红线宽度61米。次干路:与主干路布局相协调,为主干路提供辅助分流服务,间距合理规划次干路,包括:广州路、纬四路、纬五路、人民大道、全德路、富康大道、酸泉路和民渠路,红线宽度为20-40米。
支路:片区内部联系道路,提升路网的整体连通度,红线宽度1430米。川流交错的交通轨迹,日益刷新的城市天际线,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,这些发生在宿迁的一切,都代表着宿迁高铁商务区,开始加速度!